第506章 某些事情还是有一定的预兆的_重生13,从大拆迁寻宝开始
选书网 > 重生13,从大拆迁寻宝开始 > 第506章 某些事情还是有一定的预兆的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06章 某些事情还是有一定的预兆的

  第506章某些事情还是有一定的预兆的

  第二天,他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,继续忙碌着。

  老城区拆迁的地方要么盖了房子,要么正在盖房子。

  最近一段时间,他去的最多的地方,是X城区那边的一些渣土场。

  不为别的,主要还是那边出砖的几率大一点。

  11月5号的下午,武元胜正在唐城景区后面的土场寻找物品,易筱月打了电话,说出事了,她的外公“走了”。

  是中午吃了午饭,躺床上休息,然后“离开”的。

  被发现时,就已经没了呼吸。

  听见这个消息,他楞了一会儿,感觉有点意外,但也并不是太意外。

  前两天宋玉萍就说过,她的右眼一直跳,看来某些事情还是有一定的预兆的。

  对于宋老头,他印象深刻,除了脾气不好,人还是很不错的。

  最初看见他时,就已经拄拐,这两年过去,每次看见他,一次比一次更显老态,身体状况也是越来越差。

  就像他听韩老说过的话:

  “人过了七十,一年不如一年。

  人过了八十,一月不如一月。

  人过了九十,一天不如一天。”

  他已经快八十岁了,男人不比女人,能活到八十岁左右的,在乡下并不是太多。

  当然,从人的生命来说,除了自然的死亡,还有很多的意外,真正活过80岁的,从出生的所有人来说,不知道能不能超过半数。

  对待生死,这些年的经历,让他已经看透、看淡。

  人,终归会有那一天,没有永恒的生命。

  收拾好东西,开着面包车,他直接返回了。

  回到家里,看见宋玉萍,她满脸的悲伤,武元胜说了几句宽慰的话。

  比如“人死不能复生”,“老人家是寿终正寝,并非意外”,“谁都会有那一天,要看开”…………等等。

  在他回家时,她们就已经收拾好了东西。

  没有耽误时间,把物品放到车上后,他们就一起去了她的老家。

  天快黑的时候,几人就已经到了。

  宋老头不是在床上,而是被放到了用稻草垫着的地面上。

  按照某些说法,人死了,是不能躺在床上的。

  棺木也是新买回来的,才刷上的黑漆,没有干透。

  看着地面上简单的、“睡”在稻草上的老人,武元胜一时间感触很深。

  普通人、穷苦人家,很多都是这样。

  看了看老人家的遗容,走得很安详。

  宋玉萍在回来时,已经扑过去哭了一会儿了。

  他们回来的还算早点,宋玉婷、宋建成、宋建华等人,因为在外地,距离远,到现在还没有回来。

  如今的社会,亲人不在身边,很常见。

  宋凯此时也没回来,之前打电话,他正在送货,车上的物品多,卸货还需要时间。

  “筱月,你带着淇淇跟我一起去休息吧!”

  到了11点左右,余燕对她说道。

  这个季节的11点,已经很晚了。

  她跟宋凯是晚上8点左右到的。

  宋建华在省城,坐车到县城后,打的在十分钟前已经到了。

  其他亲人,没有车,加上距离远,估计明天才能到。

  “你们去睡觉吧!”

  武元胜看着易筱月,对她说道,微笑了一下。

  divclass=contentadv逝者已矣,活着的人还是要生活的。

  再说“红白喜事”,这事并不是悲伤的事情。

  “好吧!等会儿你也休息,明天还有事情要忙的!”

  她也对他说道。

  没过多久,她们就去了余燕住的房子那边,也就是她大舅家。

  武元胜跟宋凯到了凌晨也去休息了。

  其他人,包括宋玉萍的母亲,那个年龄同样快80岁的老人,他们说还不算困,等累了在换着休息。

  第二天,他们找了道士过来,还有专业给死者沐浴更衣的人,在给宋老头洗了澡,换了“壽”袍后,就“入棺”了。

  宋建成、宋玉婷等人,也先后到了家。

  对于老人的突然离世,他们没有侍奉身前,没有见到最后一面,没有送终,有些遗憾。

  不过也不是特别的悲伤,就像他之前说的,人到了一定的年龄,有了家室,很多事情都看开了。

  武元胜问了宋玉萍,她说想把宋老头的葬礼办得喜庆一点。

  关于“白事”热不热闹,主要取决于女婿那边,看他们找不找“戏班子”或者“演艺公司”。

  她这样说,易筱月的父亲肯定是尽不到这份责任。

  请乡村镇上的“演艺公司”,出场费并不高。

  武元胜跟朱启福(宋玉萍的妹夫)商量了一下,他们请了这附近最好的一个“戏班子”。

  当然,钱的事情,他出了大头。

  这些没啥好计较的,人的一生,像这样的情况不多。

  除了请“演艺公司”,对于村子里面抬棺木、挖坟头的人,他同样买了不少的烟。

  这些烟,都是50一包的“黄鹤楼”,他并没有“小气”。

  告别追悼会是在第三天的傍晚举行的,期间让易筱月帮忙写的有悼词,她也读了悼词。

  那里面有老太太以及宋建明、宋玉萍等人讲述的关于宋老头一生的难忘的事迹。

  对于一個“寿岁”差不多快八十岁的人来说,经历的时代很多,建国、特殊年代、改g开放之后。

  通过写悼词,易筱月跟武元胜对那些年代的事情,对她外公的一生,都有了更多的了解。

  同时也增长了见闻,虽然是普通人,很平淡,但绝大多数人,不都是过着平淡的生活吗?

  那些请来念经的“道士”、敲锣的人,也都是“俗人”,从中变着法的找他“要烟”。

  无论在哪,不论“仙佛”,终究免不了“俗”。

  为了热闹、喜庆,武元胜同样没有吝啬。

  毕竟一包包的给,他们也要不了多少。

  花了钱,舍得花钱,没有办不好的事情。

  易筱月外公的葬礼,在喜庆的氛围中就那样结束了。

  “人啊!这就是最终的归宿!”

  第四天上午,宋老头就被送上山了。

  看着山边埋葬好的坟头,武元胜有些感慨。

  等多少年之后的某一天,他自己也会这样。

  看着其他人,通常也能反映出个人的情况。

  忙碌了几天,很累,特别是宋玉萍,看上去比来的时候,苍老了不少。

  这是没有休息好的原因。

  吃了午饭,没在这边停留,他们坐上车直接返回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uanshu9.com。选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xuanshu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